close

初春,台北的天空還飄著綿綿細雨,台南後壁卻是豔陽高照。

 

來到崑濱伯的店,牆上掛著泛黃的「豐昌商店」,這塊有七十多年歷史的招牌,是父親留下的。原來崑濱伯除了種稻外,還賣雜糧種子維生。

 

現正農忙期,崑濱伯沒空顧店,店門仍準時開。裡面空無一人,卻也不怕小偷光顧,靠的是農村社會的守望相助。

崑濱伯  

 

這天是施肥的日子,崑濱伯一早就在田邊準備。他奮力地和崑濱嬸抬起施肥機,再把三十公斤的肥料機背在身上。

 

三十公斤對八十三歲老人是否太沈重?「習慣了!」話還沒說完,崑濱伯背著機器往田埂走去,身軀略略搖晃,卻又穩健地踏下每一步。無法算出已經來回幾趟了,不過,上午十點不到,七大袋、每袋二十五公斤的肥料袋早就空了。

 

騎著號稱可以載二百斤肥料的老機車,崑濱伯從田裡回到店裡。有人來買紅豆、花生等雜糧種子,有人只是純聊天。崑濱伯說:「開店是維繫情感,收入雖不多,但十元、十元累積下來,仍是一筆收入。」

 

當然,也有人要來買休耕用的綠肥種子,他總會念上幾句:「休耕浪費國家資源,不好啦!」但年輕人不回來,老農無力耕作,能怎麼辦?

 

休耕補助一期可領四萬五千元、二期九萬元,崑濱伯撥撥算盤,嘆口氣說:「一期作每公頃收入七萬元,二期作產量少、病害多,只有四萬元,還要面臨颱風的風險,有時耕作比休耕還不划算。微薄的收入,年輕人要怎麼養家?怎麼生活?」他的兒子就在台北工作。

 

「農民賺得不多,靠的是節儉。」崑濱伯說,他不抽菸、不喝酒,只喜歡在家裡唱唱日本老歌。吃的米、菜,都是自己種的,簡單的生活,一天花不到什麼錢。

 

見證台灣農業興衰 成末代稻農

 

父親不是農民,當初以為種田可以改善生活,崑濱伯自己買了田地,從頭開始,見證台灣農業的興衰,最後卻成自己說的「末代稻農」。早就打算要種田種到背不動肥料機、做不動為止;但,如果有來生,崑濱伯搖搖頭,「不要再當農民啦!」

轉載自由時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卓越是農民好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